通常,一块光伏组件只包含20克银。
[page]七、美国国务卿希拉里美国商务部曾在3月20日做出两项终裁,认定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地区输美化学增白剂存在倾销行为,认定中国输美镀锌钢丝存在倾销和补贴行为。这一状况对于默克尔来说是一大重挫。
但在奥巴马参观这家光伏企业的两个月之前,会计师事务所PricewaterhouseCoopersLLP就已经提前向他打了预防针,他们称接受联邦政府5.35亿美元贷款担保的Solyndra已经遇到了财务困境,对其是否能持续经营持严重怀疑的态度。奥朗德对于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青睐已尽人皆知。就在前不久,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又开始说中国和美中关系的好话了。去年12月27日,在日本首相野田佳彦访问印度期间,日本宣布为印度总价值45亿美元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进行融资,两国也将讨论太阳能发电系统、海水淡化以及燃气火力发电等方面的合作。中国拥有几乎取之不尽的廉价劳动力,一些环保标准并能利用国家政策生产廉价的太阳能电池组件。
但在9月6日,Solyndra提交了破产申请,两天后联邦调查局(FBI)突袭了Solyndra总部,奥巴马政府毫不动摇的承诺也受到越来越激烈的批评。4月10日,她在美国海军学院就美国亚太战略发表演讲,承认新兴地区已开始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影响力,尤其是亚太地区,正在成为全球政治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在经济效益和潜力方面,风力率先表现出了稳定增长,但光伏也紧随其后,实现了快速发展。
这2年700万千瓦的年建设量令人吃惊。从年建设量来看,2006年为158万千瓦,2007年为251万千瓦,2008年为617万千瓦,2009年为726万千瓦,2010年为1663万千瓦,增长十分迅速。电池板价格下跌的速度要高于收购价格下调的速度。截至2010年底,总建设量已经达到了3953万千瓦(资料2,出处EPIA:European Photovoltaic Industry Association)。
资料4.美国的晶体硅模块价格变化(2009~2011)目前,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绝大多数企业都陷入大幅亏损,呈现出了消耗战的态势。受经济危机影响,需求增加低于预期。
太阳能电池板的供求失衡导致价格暴跌,电池板企业正饱受大幅亏损之苦。虽然西班牙通过实施大胆的优惠政策一度抢走首位的宝座,但德国几乎稳坐建设量榜首。由于中国企业的进军和大幅降价,以生产商为主,关于光伏发电相关企业经营低迷也是议论纷纷如今,开发外设、控制技术和降低成本已经初具成效。
在欧洲,经济危机、财政危机虽然形成了制约,但低价格产品如洪水一般涌入相对有利的国家,最终带来了高增长。把产生的直流电转变成交流并进行控制的逆变器是附加值更高的功率电子产品。中国、印度、中南美等新兴市场国家也借助降价实现了快速增长。而另一方面,降价效果巨大,使用太阳能电池板的业务在多样化的同时呈现出活跃势头,已经愈发贴近百姓生活。
当前,包括中国企业在内,各地企业都面临着亏损,今后必将进入消耗战,导致行业进行重组。短期的消化主体是自家发电,也就是家庭和工厂房顶等现场发电。
2011年,可再生能源占电力的比例达到了2成。仅12月的需求就达到了200万~300万千瓦。
如上所述,(也有看法认为)光伏发电之所以在收购价格降低的局面下爆炸式增加,这不仅是因为抢购需求,也是因为随着电池板降价、电费涨价,距离电网平价已经越来越近。德国依然是光伏产业的主角。截至2010年底,总建设量已经达到了3953万千瓦(资料2,出处EPIA:European Photovoltaic Industry Association)。2011年的格局估计也基本相同。有报道称,在主战场德国,仅2011年1年,价格就下跌了约5成。日本的报道着重强调的是德国FIT制度的失败,但这基本上是光伏发电的问题,毕竟家用还将延续。
凭着上述成绩,在发电需求量中所占比例提高到3%,在2020年之前提高到10%,实现这一目标亦有可能。美国的主要企业接连破产。
4月2日,长期引领世界、可谓是德国象征的Q-Cells公司已经宣布破产。总而言之,这2~3年的电池板价格大跌激发了需求。
其内容是废止家用以外的收购,大幅下调家用价格。强力的德国产业高度化政策只要在本国内建设光伏发电,就会发生安装和维护等业务。
从现实来看,在美国和欧洲,被迫倒闭、关闭、缩小的企业已经成为谈论的重点。这2年700万千瓦的年建设量令人吃惊。大多数企业虽然总部设在欧美,但工厂都在亚洲。另一方面,以中国企业为主的积极投资还在继续,供应陷于过剩。
产业规模约为8万亿日元。在这种情况下,普及有望自发进行。
德国继续维持7.5吉瓦的高水准,意大利达到8吉瓦,美国翻番到1.8~1.9吉瓦,首次突破了100万千瓦大关。光伏发电不只是光伏单元和模块。
德国率先推行FIT,成为了欧洲的示范。虽然西班牙通过实施大胆的优惠政策一度抢走首位的宝座,但德国几乎稳坐建设量榜首。
光伏占可再生能源补贴的6成,但在电力中却只占3%。从年建设量来看,2006年为158万千瓦,2007年为251万千瓦,2008年为617万千瓦,2009年为726万千瓦,2010年为1663万千瓦,增长十分迅速。尽管欧洲经济危机,世界市场2011年依然扩大2010年,全球建设的光伏发电约为1700万千瓦。(3)在基础设施不完善的发展中国家也可建设。
由于中国企业的进军和大幅降价,以生产商为主,关于光伏发电相关企业经营低迷也是议论纷纷。电池板价格下跌的速度要高于收购价格下调的速度。
虽然成本依然居高不下、社会负担沉重,在政策延续方面存在不稳定性,但是,世界的各个角落随时都会有庞大的需求产生。在美国,Solyndra、Evergreen Solar、BP Solar等企业陆续破产、撤退,行业豪杰SunPower公司也接受了法国能源巨头道达尔的出资。
有定期投资性质的实用规模的电源开发缺乏即效性、即时性。与此同时,世界市场在继续扩大,即将实施固定价格收购制度(FIT)的日本也成为了全球关注的成长市场。